搜尋:
搜尋
熱門: 熱量減肥老年人健康女性健康兒童健康上班族健康男性健康有機食品食品安全免疫力
 
大師首選 食品營養標籤

【優雅玩廚】愛吃水果又怕壞,一招讓妳享用久久

【優雅玩廚】愛吃水果又怕壞,一招讓妳享用久久

近期食安問題層出不窮,以前陣子的地溝油來說,許多專家都紛紛建議按照「蔬果579」原則,於一日內攝取多樣的蔬菜、水果.......<詳全文>

我的Costco必買No.1

我的Costco必買No.1

提到Costco,大家都有說不完的必買名單:雞肉捲、貝果、烤雞、巧克力和各種能想到的便宜、好用、需要或不需要的家庭用品.......<詳全文>

臺中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再生醫療 軟骨修復,一次搞定!助病患再創「膝」望

台灣運動風氣漸盛,雖培養運動習慣能夠有助身體健康,但小心,運動傷害如影隨形!運動是不分年齡的活動,卻都有可能發生.......<詳全文>

手腳老是冷吱吱 小心健康亮紅燈

李龍騰 醫師

很多人冬天手腳冰冷,即使穿著厚棉襪、裹著厚棉被仍徹夜輾轉難眠。醫師表示,不要小看手腳冰冷,雖然多數人只是血液循環不好,但也可能是周邊血管硬化阻塞,甚至是罹患癌症、自體免疫等特異性疾病的徵兆。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家醫科主治醫師李龍騰說,若易因外在氣溫降低而手腳冰冷,年輕人主要是先天體質對溫度變化特別敏感,老人則多因周邊動脈血管硬化,低溫天氣就會血管收縮,血液無法達到四肢末梢,手腳等末端組織溫度變低。

末梢血管遇冷收縮是人體一種自然的保護機制,為的是讓血液多留在腦部、心臟等維持生命的重要部位,避免更多熱能散發出去。但若長期如此,周邊組織缺乏血液輸送氧氣太久,也會造成永久性的肌肉、神經壞死傷害。

單純性症狀 應加強保暖改善
所以,即使是「單純性」的手腳冰冷症狀也不可小覷。尤其遇到寒流來襲或到高山、雪地從事戶外活動務必加強保暖,手套、毛襪都不可少,必要時可就醫請醫師開給血管擴張藥物服用改善。

「怕就怕有些人手腳冰冷的原因並非想像中單純。」李龍騰說。

一般人遇冷周邊血管收縮,手腳會先從正常的粉紅色轉為蒼白,但若手腳動輒冰冷,且一開始就呈現充血性的紅色,並帶有脹痛感,就應高度懷疑可能罹患自體免疫性疾病。

充血呈紅色 恐罹免疫性疾病
凡是患有紅斑性狼瘡、風溼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常會出現「雷諾氏症候群」的併發症。由於患者自體免疫機能會自我攻擊末梢血管,造成血管壁發炎,血流速度變慢,所以發病時手腳先因充血呈紅色;接著因缺氧轉紫、甚至發黑,若再置之不理,就有可能面臨組織壞死、截肢的命運。

可以明顯分辨的是,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多為成年女性,且自體免疫疾病併發雷諾氏症候群導致的手腳冰冷不侷限於冬天,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有些患者甚至只是在冷氣房待久了一點或觸摸冰塊,就會發作。」

李龍騰說,一般人遇冷手腳轉為蒼白,與自體免疫疾病併發的雷諾氏症候群明顯不同,除了冰冷,還會有脹痛、麻木、刺痛感,可浸泡熱水救急,若症狀未見明顯改善,就須即刻就醫。

心血管病患 血液難送到四肢
其次,心臟病、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易因心臟力量不足,或動脈血管硬化等問題,無法將血液輸送到四肢,特別容易手腳冰冷。

女性常見手腳冰冷的原因則包括經血量過大、運動不足,因節食過度而長期處於飢餓狀態;或因壓力、緊張造成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失調等。

臨床上不算多見的「先天性冷凝球蛋白血症」患者,也因血液中帶有一種變異性球蛋白,遇冷就會結塊阻塞血管,所以患者也常有手腳冰冷情況。

四季都冰冷 提高警覺早就醫
各種癌症尤其是癌末患者,血液中也多會釋放出會令血液結塊的抗原;甲狀腺機能低下者,會因新陳代謝緩慢,血管活性差;貧血者因紅血球數量不足,導致血液攜氧量不夠,都屬於容易手腳冰冷的族群。

若民眾發現自己比過去似乎變得特別容易手腳冰冷,或手腳冰冷過程有異狀,都須特別提高警覺,應盡早就醫排除相關特異性疾病,以免延誤治療黃金期。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中國時報/黃天如 http://life.chinatimes.com/2009Cti/Channel/Life/life-article/0,5047,100302+112011022000054,00.html,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

李龍騰

    學歷
  1.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士
    約翰霍甫金斯大學公共衛生碩士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病所博士
    經歷
  1. 台大醫院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台大醫院社區醫學科主任
    台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副教授
    財團法人北海岸金山醫院院長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
    台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副局長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會秘書長
    專長
  1. 社區醫學
    流行病學
    家庭醫學
    預防醫學
    臨床醫學
專家怎麼說
延伸閱讀

 
Copyright 2005- Funhit Marketing Co.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勿任意轉載違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