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民眾因為腸胃不適就診,其中有一些人是所謂的「胃食道逆流」。
胃食道逆流就是胃的內容物逆流到食道,造成食道黏膜損傷引起一系列的症狀。
◎常見的症狀:
食後一小時左右,胸骨下方有灼熱感(火燒心),常伴隨疼痛、悶脹感,嚴重者酸液上衝,造成打嗝、呃酸、吞嚥困難、胸悶、胸痛或引發咳嗽、氣喘。
長期慢性的刺激會造成食道黏膜變性,衍化成食道癌的癌前病變。
◎胃食道逆流的致病機轉
與下食道括約肌功能鬆弛、食道黏膜屏障和胃排空功能失調等有關。
症狀的產生一般和飲食習慣有很大關係。吃過多、過快,吃飽後做劇烈運動,或馬上躺下休息都會誘發。另外,與缺乏運動、肥胖、情緒壓力也有相關。
臨床上,有部分「慢性咽喉炎」的患者,長期喉中有卡痰的感覺,吞嚥有異物感,若又伴隨火燒心、溢赤酸的症狀,必須考慮胃食道逆流的可能。
中醫並無胃食道逆流的病名,而是以症狀敘述,如痞滿、反酸、呃逆、嘈雜、梅核氣等。
●肝氣犯胃:和情緒有關。遇壓力則易吞酸呃氣,打嗝腹鳴,胸腹煩悶,脅肋作痛,食慾減退。舌邊紅、舌苔白乾、脈弦緊,治法宜疏肝和胃降逆,可以柴胡疏肝湯、逍遙散為主加減。
●火鬱犯胃:易飢、泛酸嘈雜、胃部灼熱感明顯,伴有煩躁易怒、口臭、牙齦腫痛、便秘尿黃、舌紅、舌苔黃燥、脈洪數,治法宜清熱解毒,可以黃連解毒湯為主加減。
●脾胃氣虛:食慾不振,泛吐酸水或清水,胸腹隱痛,進食少即感胸膈噎塞感,伴有大便稀溏或有夾雜不消化食物,倦怠乏力。舌淡白,舌苔薄白,脈細弱或緩。治法宜健脾益氣降逆,可以參苓白朮散、香砂六君子湯為主加減。
●食積:因飲食不節造成,嘈雜欲嘔、呃氣帶有腐臭,進食症狀加劇,甚則腹部疼痛拒按,可伴隨大便難、排氣少、舌紅、舌苔黃膩,脈滑數,治法宜保和丸合平胃散為主加減。
有胃食道逆流的患者應儘量避免飲食過量、過快、三餐不定時,並且減少抽菸、酗酒,過食太刺激、辛辣、過甜及糯米類製品,睡覺時,床頭可抬高10到20公分,並在睡前3小時減少進食。
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是多樣的,有時容易和心臟、肺部的疾病混淆,如有上述症狀,應請教專業醫師及早治療。(作者為基隆逍遙中醫診所中醫師)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自由時報
(以 上內容參考引用 自由時報/記者 林彥廷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r/8/today-health5.htm,對於引用有不同 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