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方式不正確,只會愈洗愈髒!衛生署指出,大家都知道洗手步驟「溼搓沖捧擦」,但調查顯示,逾6成民眾未能知行合一,其中又以未使用肥皂等清潔產品,以及洗完手未把手擦乾的比例最高。研究發現,洗完手未用擦手紙,溼手更易附著細菌,菌落數反增84%。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表示,疫苗是預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可惜不是所有疾病都有疫苗,此時,就須仰賴洗手。
根據疾管局日前完成的民眾洗手行為調查,逾6成民眾未落實正確洗手步驟,另有近6成民眾不知洗完手若不擦乾,溼手反而更易附著細菌。振興醫院2008年發表於醫學期刊的研究也顯示,正確洗手可降低50%菌落數,但洗完手若未使用擦手紙,手上的菌落數不降反增,增加比率高達84%。
台北馬偕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說,調查發現,民眾上廁所及吃飯前洗手比率有8至9成,但外出返家後、咳嗽擤鼻涕後洗手率只有約7成,看病前後及接觸幼兒前洗手率更只有4至6成,顯示國人洗手時機及次數的寬度與廣度,都有待加強。
黃瑽寧說,除了增加洗手次數,洗手時搓揉的步驟也很重要,口訣是「內外夾弓大立腕」,依序搓揉手心、手背、手指夾縫、手指背、大拇指、指甲縫及手腕,且時間不應少於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