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會趁陽光普照的夏天運動,但沒做暖身、拉筋,易引發抽筋、肌肉拉傷等運動傷害,復健科主任姜義彬表示,每到夏天因運動傷害前來求診民眾,普遍增加2~3成。此外,夏季天氣悶熱、潮濕,身體水分流失快且散熱不易,進行戶外運動時更應注意水分補給,以免出現脫水甚至是皮膚濕冷、噁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症狀。
運動前 補水暖身
姜義彬醫師指出,夏天運動宜避開早上10點~下午4點陽光強烈時段,運動前先喝200~300c.c.水,並做10~15分鐘小跑步、原地踏步及伸展肩、大腿、髖部和腳踝等各部位關節的暖身、拉筋運動,游泳者用弓箭步確實伸展踝關節及小腿肌肉,以防抽筋,運動中隨時補充水分,感覺口渴就喝,若進行1、2小時以上長時間或激烈運動如長跑、打籃球等,暖身及拉筋宜加長至半小時,水分補給則用1000c.c水加1茶匙鹽調配成鹽水,補充電解質。
關節血腫 速就醫
因運動而肌肉拉傷、扭傷,應立刻停止並休息,2~3天內可用毛巾包覆冰塊或沾冷水敷於患部消腫,每次10分鐘,每2小時敷1次,敷時可將患部抬至高於心臟位置,避免組織液聚積在受傷部位,若膝蓋、手肘、腳踝等關節處有明顯血腫且疼痛時,可能是關節內韌帶受傷,應盡速就醫。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蘋果日報
(以上內容參考引用 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subapple/article/art_id/33509646/IssueID/20110707,對於引用有不同意見或看法,歡迎與我們聯繫反應,我們將會立即處理或與您聯繫。聯絡信箱 editor@funhit.com.tw,樂活營養師感謝您的指教!)